“人無我有,人有我優,人優我特”,是樹品牌、拓市場的基本原則。對珠寶品牌而言,創新的產品設計成為其塑造品牌立體形象的重要途徑,因此創新珠寶設計 領先2012。
。面對市場的風云變幻,只有改革才有發展。但一些中小企業卻認為,創新設計是一件艱難的工程。其實,轉換一下角度,首飾款式類型可以更豐富的。
開創設計新思路,擺脫樣式單一化。革新本身就是一個異中求同的過程,其關鍵是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,運用“和合”策略,開闊設計思路。我們知道,處于“和”字兩端的事物是并列關系,事物間是獨立存在的,而“合”就是把兩端的事物融合統一,合二為一。簡而言之,“和合”戰略即鼓勵設計師走出自己的專業領域,吸納外領域文化。“沉浸在一個圈子里太久,視野會變的狹窄”,設計師要做的功課就是跨文化學習,使設計思路多元化。
將珠寶與其他學科的設計融合,如:建筑、音樂、服裝等,能使設計走向多元化。世界萬物都是互通的,往往新的創意就隱藏在簡單構架之間。最具代表的是Tiffany與著名建筑師合作“扭轉”珠寶,跨學科的加入使珠寶呈現前所未有的非凡魅力。
如果卡地亞的成功在于它的中西合璧,那么Tiffany的秘籍就是出奇不意,吸收外圍學科、新鮮的材料組合,總是以嶄新的設計吸引眾多人的眼球。從1974年聘請前模特、藝術家珀雷蒂,1981年PalomaPicasso再到今天的FrankGehry成為Tiffany的設計師,公司給了他們無限的設計空間,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珠寶,沒有局限的設計,使Tiffany不斷推出精美出眾的設計。在這里,模特、畫家、建筑師等不同行業的人才集聚一堂,原本習以為常的元素符號帶到珠寶界,用自己的學科領域思維詮釋珠寶,從骨頭、咖啡豆等天然物品中獲得靈感,將建筑元素帶進珠寶界,不斷刷新珠寶設計,奉上視覺盛宴。
珠寶作為配飾,更多的是與服裝的協調搭配,因此在珠寶界不乏有很多時裝設計師的優秀設計,日本服裝設計大師山本耀司、香港著名時裝設計師鄭兆良都表示要進軍珠寶設計。這些跨界融合,不同文化碰撞總會磨擦出火花,在設計界這種現象有很多。
所以說,首飾不是約定俗成,一成不變的,它是社會的產物,是現代文化的體現。首飾作為一個文化的標志符號,創新是發展的必由之路。在多元化的今天,單一套路很難滿足消費者需求,所以首飾設計要不斷創新,才能再現絢麗。尤其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,人們在滿足傳統的交換和實用價值之外,更側重于商品的符號價值、加大情感消費。鑒于新的形勢,首飾設計在秉持傳統精良工藝,同時更大限度打破思維局限,創作更多首飾種類、拓展首飾市場,以此滿足消費者的需求。2012年,珠寶市場不再僅僅是材料質地優劣的競爭,更是創新理念的比賽!